课程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
1986年 应用化学硕士学位点开始招生后,开设了《仪器分析》硕士生学位课,主要讲授精细化工中有机化合物的波谱结构分析;
1996年 化学工艺硕士学位点开始招生后,《仪器分析》课程是两个硕士生专业的学位课。同时作为本课程的增补,还开设了《仪器分析与色谱分析》、《精细化学品剖析技术》和《分离富集理论与技术》三门硕士生选修课;
2002年 在课程内容设置方面,由于本学院在无机功能材料和清洁催化技术方面具有较强的科研实力,并有省教育厅“清洁化学技术”重点实验室作为硬件平台,所以把课程重点放在了材料的结构表征上,基本涵盖了材料的晶体结构分析(如XRD)、光谱和能谱分析(如IR、UV、拉曼、原子吸收、ICP、XPS、AES)、热分析(如DTA、DSC和TG)、表面分析(如TEM、SEM、EDS)、宏观物性分析(如比表面、粒径分布、孔径分布等)和催化反应机理分析(如原位红外、活性比表面、TPD、TPR等)多个方面。因为考虑到不同专业对课程部分内容要求深度的不同,因此把《仪器分析》课程改为《现代催化表征技术》和《有机波谱结构分析》两门研究生学位课程,以及《天然产物提取与分离技术》和《现代色谱分析》两门硕士生专业课程。
2003年 《现代催化表征技术》研究生学位课程开始授课,主讲教师为余林教授、余倩教授和李永峰副教授。课程内容在材料结构表征基础上,侧重催化材料的宏观物性、内部微观结构、表面分析和原位催化反应机理的表征研究。同时作为本课程的增补,还开设了《催化基本原理》研究生学位课和《催化反应工程》研究生专业课。
2007年 化学工程和工业催化两个硕士学位点开始招生后,《现代催化剂表征技术》也成为这两个专业的硕士生学位课。
2008年 学院分析测试平台建设成功。现拥有傅里叶红外光谱仪、紫外可见光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综合DSC(DTA)-TG热分析仪、化学吸附仪、比表面吸附仪、激光纳米粒度仪、便携式质谱仪、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器、液相色谱等一批大型进口仪器设备,且2010年激光拉曼光谱仪、元素分析仪、荧光光谱仪、孔径分布测试仪等进口仪器设备还会进一步购置到位,从而很好地满足本课程实验教学的需求。
目前为止,《现代催化剂表征技术》课程已形成由李永峰、余林和余倩作为主讲教师,孙明、于会娟和余坚为实验教师的课程教学团队,是应用化学、化学工艺、化学工程、工业催化四个专业硕士生学位课,其它一些课程作为四个专业硕士生的选修课,起到加深学生对现代仪器分析课程的学习,并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以满足不同专业学生对不同层次知识掌握的需求。
粤ICP备05008833号 广东工业大学轻工化工学院-现代催化剂表征技术广东省研究生示范课程
建议在IE8以上浏览器 1024*768以上分辨率下浏览本站